校园文化

省立六中回忆(片断)

发布时间:2004-11-17   浏览次数:0

        陈芝生老师是当时保定三大书法家之一,又是六中元老。他教授音乐课,任教20余年,教出了许多知名人士,可谓桃李满天下。他教的歌曲多是《小朋友》、《苏武牧羊》之类老歌。旧中国歧视艺术,学校对音乐课也不重视,音乐课往往哄闹成习。记得有一次省督学来校视察,走进音乐教室向陈老师鞠躬行礼,并说:“老师久违了!”陈老师若无其事,不动声色地说:“坐下,一块唱吧!”督学苦笑着顺从地和大家一起唱起那些老掉牙的歌。陈老师是个乐天派,身体很好。他除在六中任职外,还在育德中学、女师等校兼音乐课。保定解放后,陈老师曾在河北省博物馆供职。
       语文老师杨冲屿是一位留学日本的年轻老师,他不着长袍,一身西装,睡觉不枕枕头,只用几卷《辞海》当枕。他编的活页文选,以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的著作为主,课堂上专讲进步文学,由于他思想进步,有人背后说他是共产党,任教一年便被校方解雇。杨老师虽然在六中时间不长,但却给全班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以上这几位老师外,教图画的王岳五老师,教三角的胡泽生老师,教地理的孙濯山老师以及教英语的潘老师(女),都对学生们的成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武术老师刘纬祥,传说他是民间故事“刘标捉拿惯匪康小八”中的武林高手。刘老师虎臂熊腰,精通各种兵器,擅长“形意拳”。他除了在六中任教外,还在保定各校兼课。他虽年过六旬,但身体仍很结实。一次上课,别人代他点名后(他不识字),我便溜出去玩耍,下课时我悄悄地进入队列,被刘老师发现,他轻轻地用手指在我脑门上弹了一下,我的头上便立刻鼓起一个大包。他觉得失手了,便叫我找来砖头,用全力敲打他的腹部,他却若无其事,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在六中大饭厅北边有个演武厅,许多武术爱好者多在这里接受刘老师的点拨。当时保定各样尚武,慕名向刘老师求教的人很多。
 
二、学生的生活情况
 
        学生的衣着整齐,低年级学生普遍穿制服,冬季穿黑大衣。高年级学生可穿长袍。在
校内没有穿西装的,校园显得十分幽静古朴。童子军上操则穿戎装。学生伙食费每日交5块银洋。六中吃饭打鼓是特色,鼓声一响,学生鱼贯进入饭堂,在固定桌位就座。
        六中还附设了平民小学,招收北关附近穷苦平民的子弟,他们不交学费,不住宿,实行走读。教师从在校学生中遴选充任。这些学生平时不与学校其他学生来往,只是在校运动时,来参加应景罢了。
学生上街,一般都是步行,也有少数公子哥乘坐人力车(自行车极少见)上街。每到学校放假,我因家在束鹿,没有火车和汽车通行,只得雇骡马轿车。为了路上不被抢劫,必须花5角或1元买一面镖旗。三五辆车一帮跟着一个镖客。一出村庄,镖客就大声呼喊:“嘿呀呀嘿!”拂晓途经坟地、树林,视野不清,时常听见有人与镖客高声呼应,令乘客毛骨悚然。时至今日,这喊镖之声犹在耳边。
 
三、四年读书时所见几件大事
 
      我在六中读书的四年中,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国民党政府,鼓吹“攘外必先安内”,对外委曲求全,对内则压制人民的爱国热情,引起广大师长极大的愤慨。
       1933年,日本侵略者进攻古北口,淞沪抗日名将翁照恒将军请缨北上,受到保定市民的盛大欢迎。北城门的城墙上贴上了大幅标语:“翁将军是中国的岳飞”、“翁将军是中国的长城”。保定城十室九空,夹道欢迎。当时,我们六中的欢迎队伍来到税务角,正遇上翁将军的敞篷汽车,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我们尾随翁将军的汽车行至天华市场时,我发现我的手掌鼓出血迹,同学们的喊声也变得嘶哑。在南关公园,保定市民举行盛大的欢迎大会。在会上,翁将军登台讲话,他发誓:“要誓死抗日,保卫长城,决不后退。”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达到了沸腾的顶点。这次爱国抗日的集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久,蒋介石也来到保定,虽然他也拿出一派抗日的模样,但得到的却是学生们的讽刺和嘲笑,与欢迎翁将军的场面成了鲜明对照。大会场设在育德中学操场,军警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如临大敌。从火车站到育德中学,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强令全市学生参加迎蒋大会,进门时,军警一律搜身。当女二师的队伍进入大会场大门时,也被搜身,女二师的领队看到同学受到侮辱,便高声发出命令:“向后转!回校!不参加了!”担任警卫的副官长模样的人急忙向女二师领队道歉,免去女生搜身,这女二师的队伍才进入会场。开会以后,蒋介石登台发表讲演。他一口浙江口音,慢吞吞地说:“东三省的亡国……”大学生队伍里发出阵阵讥笑声说:“不通!不懂文法!”“一地沦陷怎么能说是亡国呢?”接下去蒋介石又讲了一番抗日的大道理,当他说到:“亡国,保定青年也有责任。”学生队伍里有人说:“胡扯!”蒋介石讲到最后,领头高呼口号:“保定青年万岁!”会场后边的大学生和中学生的队伍毫无反响,只有小学生们奶声奶气地跟着喊了一声。
        1933年9月间,河北省主席商震在保定招收军官生,在抗日激情的鼓舞下,保定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六中报考人数最多。结果在60个名额中,六中被录取的达16人。
        六中在四年内没有明显的学潮,只是因为反对河北省会考,全班曾以交白卷进行抗议。最后我们获得了胜利。在毕业文凭上省教育厅打上了“免于会考”的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