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坚定传承自信,守护民族文化——保定一中、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共同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色活动

发布时间:2020-06-15   浏览次数:0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定一中和保定市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在日记博物馆内联合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色活动,坚定传承自信,守护民族文化。此次活动由河北省国学学会、保定文化促进会协办,保定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李保雪带领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日记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关背景情况。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日记博物馆结合自身优势特色,在活动中推出了日记里的脱贫故事暨2020保定支援湖北抗疫医护日记选展。以日记展览的形式突出在实现全面小康道路上的历史见证;又以保定支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的日记,彰显民族大爱,家国情怀。

3.jpg

保定一中学生代表王笑盈介绍了一中典型的教育方式和自身体会,这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融入校园的具体表现,对于同学们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内涵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追随着前辈的足迹,领略着一中百年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一中以其独有的“丁香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教育的卷首语,打开文化探索之门。珍藏着保定一中的百年回忆的校史馆,作为一座文化地标,是所有一中人对母校久怀难舍的文化情结。课堂内,处处都是同学们与多彩文化生活建立对接的窗口,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文化素养,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冰心人文学院系列课程中,河北大学张振谦教授用他生动细致的讲解,带同学们走进了古老神秘的甲骨文世界,加深了对汉字演进变迁的理解。课堂外,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极大地丰富着同学们的精神世界,遒劲的书法,张弛着青春的澎湃;灵动的歌舞,摇曳着青春的美妙。艺术节以其多元的活动形式,不断激发着同学们对经典艺术进行再创作与再演绎的热情。在国学朗诵社团活动课中,同学们通过传唱经典国学,品察其中真味,感受着古典文学之美与古代文人的民族气节;“传统戏曲进校园”让同学们对这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看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色活动把同学们在校园中学习感受的文化思想融入社会广阔天地文化洪流中。

6.jpg

仪式结束后,大家参观了“习近平的扶贫故事”“日记里的脱贫故事”和“保定支援湖北一线医护日记选”等展览,见字如面,通过阅览其中部分日记手稿,尤其是一中校友张超、王旭援鄂抗疫的事迹,日记主人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参观者的眼前,在感慨历史变迁、豪杰辈出之余,强烈的学校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表明了保定一中在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前所怀有的决心与信心。这次宝贵的社会实践课程,极大地提升了一中师生的文化自信,也使一中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文化传承中,新时代青年身上肩负着的责任与担当,更加关注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宝贵的文化遗产,积极投身到对它的继承与发扬中去,使中华民族不灭的精神火炬代代相传。

保定一中记者团特约记者王笑盈报道

相关链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今年活动主题为"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9.jpg